专访Mark Molen:一个老美建筑师,20年时间见证了广州白云机场的蜕变。

时间:2018-05-26    浏览:5815   来源:绿田建筑

Mark Molen (马克·莫岚),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怎么为大众所熟知,即使是在建筑圈里,也许也只有少数人能一下说出他的名字。但是如果告诉你,广州新白云机场,包括刚刚在4月26日启用的二号航站楼是他参与的作品之一,是否就一下子有种熟悉的感觉了?


Mark现在是自己公司Abstract Group的设计总监,曾担任全球第二大的建筑服务集团AECOM的执行董事、设计总监。在1999年,当时他是Parsons和URS Greiner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参与到广州新白云机场的国际竞标,他的设计方案最终获胜并得以实施。


这在当时对于整个广州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当时的老白云机场前身是民国21年(1932)始建,1963年更名为白云机场,直到2004年新白云机场启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岁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日益扩张,从原来的供每年8百万人使用,增长至7000万人,老机场早已不堪重负。尽管T1的设计容量为年3500万人,但其实际使用量为6600万人。T1的工作人员能应付如此庞大的旅客使用量,同时在T2道路及飞机场地施工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机场交通有序进行,Mark说这也许是对这里的工作人员最大的褒扬。


新机场的建设标志着广州第一次拥有一个世界级别的先进的机场设施。不仅如此,新白云机场这种设施中央出发大厅,到港大厅分设于两侧的中轴对称式设计,以及当中的很多设计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对于白云机场的设计研讨,我在这里也无意展开,只是每次我要从白云机场出发,经历其每一个设计环节时,心中仍不无惊叹于机场的设计是如此的流畅,以及居然能服务超过6000万乘客。



相比较于北京和上海,我更喜欢广州

——Mark Molen



从Mark初次踏足广州并与之结缘,已历20年之久。我仍然记得8年前他为我刚刚出生的女儿取名Ivy时的情景。今年4月,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正式启用,他再次回到了广州这座熟悉的城市。我与他也已多年没见,于是我抓住了他这次来华短暂的时间,与他讨论了一些关于建筑设计、新的航站楼、以及广州这座城市的有趣故事。同时他也在教我如何使用Rhino和Grasshopper。


--邹嘉盟




四月的广州,天气分外舒服。绿田建筑主持建筑师邹嘉盟对Mark Molen进行了一次深度参访,特别收集了一些朋友关于机场使用的感受,及所关心的问题向Mark提问,也许这样会比较接近大众真实的使用情况,希望拉近大众与这位设计大咖的距离。


以下是采访内容:


LTA:绿田建筑

MM:Mark Molen




LTA: 1.能说说你的从业经历吗?比如你跟建筑学是怎么结缘的?

MM: 我爸爸是一位建筑师,我在小学时就帮助我爸爸建立模型。我年幼时便学会了机械制图。在1982年,我在爸爸的工作室里画我第一个机场。我在老家盐湖城里犹他州大学读书。1984年,我毕业前的那年,我赢得了美国研究所全国学生建筑设计春季竞赛。原本以为这没戏了,哪知道当我回校整理桌子时,有位同学在问哪位是Mark Molen,我说“喂,我就是Mark Molen,有什么事吗?” 他握着我的手,说恭喜你赢得了全国AIAS竞赛。从此以后,我一直参加建筑设计比赛,直到现在。


LTA: 2.乘机路线还算便捷,但到达时飞机滑行时间很长,或没有登机桥,要坐摆渡车。时间很长。但到了路侧后还算便捷。

MM: 现在T2已经启用,国际航班将大多数停留在北空侧场域上,国内航班则停留在南跑道上,因此滑行时间将大大地缩短。登机口将重新分配,从而缩短飞机滑行时间。但现仍每年有7000万乘客使用广州机场,所以还是会多花一些滑行时间。

关于摆渡车,因为每年有6700万旅客使用一号航站楼,但设计容量为3500万人,因此并没有足够的登机口满足所有的航班,需要使用摆渡车。随着T2的启用,摆渡车的使用会相对地减少。但你要知道的是,一些便宜的航班,他们仍需停靠在登机口以外的地方,并使用摆渡车登机,以达到他们节省机场登机口的使用费用的目。


LTA: 3.出发厅流线似乎过于功能化考虑,没有对商业及娱乐设施进行合理融合,乘机候机较为无聊。对比新加坡樟宜机场,香港机场。

MM: T2 有更多的零售店,随处可见,而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也已介入,所以候机的体验将更有趣。我们当时建议机场也聘请顾问公司管理T1商业设施,但他们想自己去管理。我觉得你会更喜欢T2,因为T2会更国际化,就像一个购物商场。希望T1也能请商业管理公司,完善T1的商业设施,这样整个机场将更完善。


LTA: 4.室内设计感觉上很工业化,比较冷?

MM: T1确实会比较工业化。因为这样能降低成本。T2的天花和整个室内完成面会更高,你不会看到钢结构。我不完全满意T2的金属天花,还好,整个天花造型能与设计保持一致,使机场看上去更漂亮。




LTA: 5.很多人反映T1的导视系统,广告展示都很混乱,是否应该增加商业租户的平面示意图,特别是连锁餐饮的导向, 你怎么看?

MM: 建筑师并不能决定广告的展示,但你要知道,每年有6700万人使用机场,通过销售广告位置,机场方面能获得每年至少5000万的收益。一般来说,机场建筑师在设计时会考虑标识,然后标识顾问重新设计标识系统,有些时候会给分包去做标识。导向标识非常重要,但无论有多少标识,还是会有人没看清标识以及他们的机票,从而感觉困惑。通常人们需要去一两次机场才能更熟悉机场导向。


LTA: 6.T1停车场不足?T2将如何解决?

MM: 当我们做T1时,没有人想到中国小车用量会增长得如此迅速。T1后面会有车库,T2还有新的陆地交通中心,超过4000停车位置,有地铁,高铁以及长途大巴,还有的士。在其它国家,人们使用停车位置频率变得越来越少,因为有了打车公司像LYFT和UBER。当普及共享交通工具时,机场所需的停车位置将会再次减少,因此当今机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建立那么多的停车场。


LTA: 7.作为枢纽机场对于周边城市或地区的链接,目前只能靠大巴,没有轨道交通。T2如何解决交通换乘?

MM: 现在有地铁通往机场了,T2 也有地铁通往,同时将建立长途客运站。正如我之前说的,T2将会建立一个高铁站,以连接各城市。以后很快就会有更多的途径,让周边城市的人们去到白云机场。


LTA: 8.能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了广州白云机场的设计?而二号航站楼的设计又是怎么开始的?

MM: 基于对白云机场功能配置的考虑,T2的设计经历了多次反复修改。我们一开始打算延伸T1的设计来设计T2的,T1和T2之间设计了滑行道,分别是南停机坪和已经完成施工了的北停机坪。这样,航站楼南边就能设置非常多的登机口,供国内或国外使用。我甚至设计了一个登机口,用于国内及国际乘客共用同一班机。南航也有一些航班是这样,例如,乘客从悉尼经由广州飞往北京,当航班在广州中转时,飞机会先让国际航班的乘客下机,然后让一些从国内去往北京的乘客搭乘这趟飞机。

这种方式曾经是需要通过使用摆渡车来实现,但现在T2可以直接通过可变换的登机口完成。同时,一些国内到达,然后以国际出发的航班,以前是一定要飞机转移到相对应的登机口,或者要乘客坐摆渡车到飞机停靠处登机。然而现在飞机甚至不需要再次移动位置,国内和国际航班的乘客都可以在可变换登机口,通过登机桥登机。如图是我画的表达此登机方式的分析图:蓝色箭头是国内乘客动线,红色和紫红色的是国际到港及离港动线。绿色的是头等舱旅客离港动线。



LTA: 9.T2的设计有什么主要考虑的设计因素吗?吸收了T1的哪些反馈?

MM: 除了自动售票机外,还有一些自助托运行李机,这能让机场和航空公司更省时间及金钱。我们同时能保持一些国内到港或离港的乘客处于同一楼层,这样能大幅节省建筑面积。在美国我们通常也是这样做,除了旧北京一号航站楼外,这是第一个新机场使用此方式。我们同时设计预留更多的零售店位置,并靠近登机口。乘客更快捷地从售票厅直接到达登机口附近。

T2设计容量为每年可供4800万人,而当新的指廊完成,则能供6500万人使用。因此,整个机场,包括T1能供超过1亿人使用。另外,空侧场地也优化了,现在所有的指廊之间有双滑行道,这意味着离港及到港能在同一空侧场地上。

行李系统带有行李包储存及能非常快速把行李分类到旋转架上。这个系统使用带有无线电频率识别或RFID 的托盘,因此行李不会丢失或错运到了其它地方。

在T2的指廊,一些登机口能停靠所有尺寸的飞机,这意味着在指廊的同一侧,同时能接纳体积小一点C或D型飞机,例如737或757,也能接纳大一点的E或F尺寸的飞机,例如777和A380。正如我上文提及到的,当结合可变换登机口时,换乘将更有弹性。


LTG: 10. T2似乎再没有像T1那样分开设置指廊,是怎么考虑?

MM: 航站楼东西侧有连接的指廊通道,只是北侧没有而已。我们需要给飞机提供进出空间,这些区域很有必要,因为所有指廊之间有2条滑行道。


LTG: 11. T2与T1如何链接?步行似乎很远?有没有类似sky train的系统?

MM: T1与T2间有自动行人传输带或APM的。就是那种连接中信广场与广州塔的无人驾驶列车。这个会在最后两条指廊建成后增加进去,并连接着现有T1的指廊。


LTG: 12. 是否会考虑在机场里增加一些广州岭南文化的展示,以提现本土文化? 事实上新闻报道中经常说新的航站楼充满岭南文化特色。

MM: 我们的确有提过用白云效果的天花,与白云机场这个名称相呼应。我原来是设计用张拉膜做天花材料的,后来使用方改用了金属材质。这我不太喜欢,还好最后滚动的云朵几何设计和灯光能得到保留。相对于深圳或莆田机场,我打赌你会认为广州机场会更人性化和功能化,设计也更完整。我曾经为深圳机场做了一个总体规划,虽然设计很有趣,但因种种原因设计变得零散,最初的设计概念不能一以贯之,这有时令人抓狂。再如广州歌剧院,我非常喜欢它的概念,但你知道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LTG: 13. 你在进入中国后的工作,受到“中国”文化的什么影响?

MM: 我太太Tina是中国人,她也在学习中医。那时我在机场工作,我的背部受伤了,医生说他可以开药给我吃,但建议我尝试针灸。我压根不相信这套,但最后居然治好了我的疼痛。Tina也是个烹饪能手,我也很爱吃中国菜,我觉得中国菜会比美国一些传统快餐健康得多。


LTG: 14. 听说建筑中的每一根钢结构都是你亲手设计并建模推敲的,你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建筑在你心中是怎么构想出来的(灵感来源)?

MM: 也不完全是。但我确实用Rhino,Grasshopper,和Paneling Tools 来完成航站楼屋面框架的概念平面图。我与一位工程师Xing Dong 一起工作,他对Rhino非常感兴趣并设立了一些学习Rhino课程。

我持续不断地做设计竞赛,学习新的技术。我现在60岁了,但我还是那么喜欢使用Rhino。我现在也会做一些工业设计项目以及建筑项目。灵感是从需要用心发现的,遇到问题时需要不断地寻找方法解决。例如,我们做T2的时候,T2的空间跨度非常大,因此我提议使用整体空间网架梁结构体系。而波云状的天花也变得顺理成章。


LTG: 15. 你完成了这么多的机场设计,你认为最满意的是哪一个?你心目中最好的机场是哪个?

MM: 我很喜欢广州机场。至于我最喜欢的设计也许是肯尼亚机场,很可惜最后没有落地。我从肯尼亚国旗上挑选一些当地标志,还有利用当地树种:金合欢树作为原型设计整个建筑的内部结构。






我也喜欢香港机场,这是URS规划的。屋面及墙身则由Norman Foster设计。在做广州T1时我还在URS团队里。要知道,香港机场的每平方米所花费的成本要贵100倍呢!



LTG: 世界机场设计有什么新趋势吗?你对未来的机场有什么畅想?

MM:  当今机场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但我相信今后会改变的。现在有一种新电池技术,能用电启动飞机。其中一种新式电池,它的能量要比汽油的大很多。电动飞机将更耐用及更容易控制,这种飞机能垂直升降,跑道也并不是必须的了,这样机场将变得更小。当飞机变得更好地操控时,机场将有可能整合到城市里。



LTG: 除了机场设计,你会有其他类型的设计作品吗?

MM: 是的,我曾经做过办公楼,酒店,医院,公寓,数据中心,酿酒厂,甚至做过电影设计。我现在在做一部电影的编剧和情节串联。


LTG: 你能说说当代建筑设计的趋势吗?你对“设计全球化”有什么评价?对当代中国的建筑有什么评价?

MM: 世界因机场和洲际航班而变得越来越密切。全球化大多是积极的,使地球上一些部落都能聚集起来,但全球化也会导致发生冲突,导致战争和恐怖主义。就设计而言,全球化导致了设计不能基于当地文化,而Phillip Johnson所写的“国际风格”也逐渐变成现实。但也没必要过多地悲观,因为现在建筑这块是多变和富有表达性的。建筑变得更有雕塑感和科技感。

技术能完全转化为建筑。我真的非常享受使用Rhino和Grasshopper工作,我刚完成了一座桥,在我老家马里兰那里的,这座桥的质量非常好。所有部件整合得非常完美。下图是施工照片,有趣的是它的涂料,灯光和铺路石的施工进度竟然跟不上这个自动化生产的雨棚。

中国似乎比较接纳建筑上的新的国际趋势。也建造了一些非常棒的建筑,但也有一些不那么成功的案例,像深圳机场或者广州歌剧院。





LTG: 对年轻的从业者和学生,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MM:  现时,对于建筑专业来说,多掌握技术和软件是非常必要,但仍然很重要去知道如何画草图。我总是告诉年轻的建筑师,要去学习如何画草图,如何使用Rhino和Grasshopper。我很幸运当初能帮助我爸爸建模,并学习了如何绘画草图,然后转为使用电脑软件制图。

另外,我认为建筑师应该尽量提升教育水平。我学习了工程结构以及医学预科,并取得了文艺复兴建筑学位,也辅修了意大利语。我只能说,多学习,尝试弄明白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文化及功能等方面考虑并解决问题。从心出发,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我也相信当寻找设计思路时,尝试不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最喜欢的教授之一,Thom Kass常常说当你设计时遇到难题,感到非常沮丧时,你可以去富有禅意的地方,也许你就能找到你最好的答案。



采访:邹嘉盟

翻译/整理:吴洁茹

采访时间:2018年4月



粤ICP备16116467号